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蝉幽。
一山风月龙吟罢,声入江云袅袅秋。
倚竹佳人生暮愁,那知情伴夜蝉幽。
一山风月龙吟罢,声入江云袅袅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赏析自然之美时所感受到的情愫。开篇“倚竹佳人生暮愁”,即刻描绘出一位依靠着竹子、心怀忧郁的佳人形象,这里的“暮愁”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可能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紧接着,“那知情伴夜蝉幽”,这里的情伴指的是那位佳人,而“夜蝉幽”则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夜晚氛围,蝉鸣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清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佳人的孤独感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一山风月龙吟罢”,此句转向自然景观,运用了壮丽的意象,“一山”、“龙吟”都传达出一种雄浑与力量,而“罢”字则意味着这个壮观景致已经告一段落。诗人借由这场风月之景,抒发了对自然界无尽变化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声入江云袅袅秋”,这里的“声”指的是龙吟的声音,这声音似乎穿透了整个空间,融入了江水和天际的云层中。诗人用“袅袅秋”来形容这种声音的流动状态,既有柔美之感,也带有一丝秋天特有的萧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