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室千峰表,金秋八月清。
招凉在怀袖,写雾出檐楹。
便欲望银海,何须拟赤城。
风泉清听满,常见圣人情。
书室千峰表,金秋八月清。
招凉在怀袖,写雾出檐楹。
便欲望银海,何须拟赤城。
风泉清听满,常见圣人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书室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首句“书室千峰表”,以“千峰”比喻书室内外的丰富藏书和知识的深邃,形象地表达了书室作为知识殿堂的地位。接着,“金秋八月清”点明了时间与季节,金秋的清朗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静谧与肃穆。
“招凉在怀袖,写雾出檐楹”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凉爽之感与雾气的轻盈生动地融入其中,仿佛书室内不仅有凉风拂面,还有轻雾缭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里“招凉”与“写雾”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感受,更象征着心灵的清凉与精神的净化。
“便欲望银海,何须拟赤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渴望探索知识的海洋(银海),追求真理与智慧的无限可能,而无需刻意模仿或追求世俗的名山大川(赤城)。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探索的向往,以及对物质世界的超越。
最后,“风泉清听满,常见圣人情”则以自然界的风声与泉水声,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同时暗含对圣贤智慧的崇敬与追求。这里的“圣人情”既是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高尚人格与道德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室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