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蜕骨仙,游神何处边。
更越十馀载,刚为一百年。
深衣扶老杖,瘦石紫芝田。
诏许增新谥,先生旧姓钱。
吴山蜕骨仙,游神何处边。
更越十馀载,刚为一百年。
深衣扶老杖,瘦石紫芝田。
诏许增新谥,先生旧姓钱。
这首挽诗以“吴山蜕骨仙”开篇,形象地描绘了逝者如同仙人般超脱尘世的形象,隐喻其灵魂已飞升至仙境。接着,“游神何处边”一句则表达了对逝者灵魂去向的疑问与探寻,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哀伤的氛围。
“更越十馀载,刚为一百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跨度,既是对逝者生前岁月的回顾,也暗示了对其长久生命的惋惜。同时,这种时间的对比也强化了生死之间的巨大鸿沟。
“深衣扶老杖,瘦石紫芝田。”这一联描绘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深衣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服饰,老杖则象征着年迈与稳重,瘦石与紫芝田则可能是其居住环境或兴趣所在,整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自然之美的画面。
最后,“诏许增新谥,先生旧姓钱。”这句话点明了逝者的身份——钱太仆父,并提到了朝廷对其的追赠,显示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影响。同时,姓钱的提示也让人联想到钱氏家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对逝者生平的回顾与评价,以及对其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敬仰。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