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英殿赐第出马上口占》
《集英殿赐第出马上口占》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鞭丝曳雪缭官槐,绿阵中间一道开。

高下未劳轻喜愠,相公曾作榜梢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īng殿diànchūshàngkǒuzhàn
sòng / wángzhīdào

biānxuěliáoguānhuái绿zhènzhōngjiāndàokāi

gāoxiàwèiláoqīngyùnxiānggōngcéngzuòbǎngshāolái

翻译
马鞭上的穗子在雪中飘动,环绕着官槐树,形成绿色的阵列中的一条通道。
无论高低起伏都不必轻易欢喜或生气,因为这里的相公曾担任过考试的主考官。
注释
鞭丝:马鞭上的穗子。
曳:拖曳。
雪:雪花。
缭:缠绕。
官槐:官府门前的槐树。
绿阵:绿色的树阵。
一道开:一条通道。
高下:高低起伏。
未劳:不必。
轻喜愠:轻易欢喜或生气。
相公:古代对官员的尊称。
榜梢:科举考试时负责书写榜单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之道在宋代创作的,名为《集英殿赐第出马上口占》。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盛况与个人喜悦的心境之作。

"鞭丝曳雪缭官槐,绿阵中间一道开。"

这一句通过“鞭丝曳雪”形象化地表达了马匹在雪地中的优雅步态,而“缭官槐”则暗示了一种高贵和纯洁。"绿阵中间一道开",这里的“绿阵”可能指的是围栏或者宫殿内外的布置,而“一道开”则表明了在这绿意盎然之中,有一条道路或通道被特别开辟出来。

"高下未劳轻喜愠,相公曾作榜梢来。"

这一句中的“高下未劳轻喜愠”,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描绘了一种既不费力又轻松愉悦的状态。“相公曾作榜梢来”则提到某位尊贵之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记号或是做出过指示。

整首诗通过对视觉和动态美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生活中的喜悦与庄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欣赏和向往。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齐天乐五十首·其三十二

嫩凉天气清于水,空青浣将云影。

宿霭全收,高风送爽,吹落梧桐金井。明月夜耿。

聪槛外蛬声,渐饶凄警。

怪得宵来,薄寒微透被池冷。

登临方好纵目,奈冷吟闲醉,谁共幽兴。

松柏山香,蒹葭水碧,秋色无边清净。潇斋自领。

祗清透兰襟,爽添萝径。更喜书灯,近来初夜永。

(0)

齐天乐五十首·其十一

碧天吹老金风色,氛昏一时收净。

莫霭催晴,朝曦减赫,秋在桐阴竹径。空青夜迥。

更银汉无声,明月如镜。

翠袖生寒,倚阑人怯露华冷。

柴门临水半启,恰稻华香送,秋家稼千顷。

红叶溪桥,黄华篱落,又是重阳节近,斜阳半岭。

对极目澄鲜。更添游兴,为语幽人,更移烟外艇。

(0)

齐天乐五十首·其八

危峰栈齴藏幽洞,苍云压来当顶。

枯树龙拿,悬厓虎落,终古曾无人径。

山空画静,祗涧路巉岩,石泉声冷。

草蔓苔荒,一龛寥寂万方屏。

枯禅于此坐牢,尽华香叶落,年岁安河。

身外都忘,尘中也适,了了菩提初证。

真如自领,看月到天心,一般清净。

顾我何人,敢希无上等。

(0)

齐天乐五十首·其七

一从香祖培根远,东皇剧怜芳意。级重璚瑶。

移来蕙茝。总是华王一气。精英秀起。

要仙露流丹,月华澄水。

极意兹涵,可容蜂蝶近根柢。

香心田与翠美,愿花幡左右,添种蘅芷。

素蕊娟妍,红心娇小,莫道天工容易,清芬竟体。

渐世界熏成,旧时春事。谱就猗兰,古音相对理。

(0)

尉迟杯

桐阴静,又悄地、小扇穿花径。

迟迟玉漏声中,消受纱窗双影。

檀槽倦抱,拨损银搀有谁首。

只横床、约略如人,认来红泪犹凝。

多情翠鸟衔笺,长辜负金樽小榼同饮。

月色云香相牵惹,偏爱看、铢衣懒整。从春去。

恹恹病后,便强刷、鸦青怕对镜。

诉相思,夜雨灯前,玉凫孤守烟冷。

(0)

清平乐五首·其五

画帘低照,一树绯桃笑。

澹艳明妆临薄晓,占得春阴多少。

临风独倚朱栏,晚来犹怯微寒。

第一内家鬓影,簪花尽与人看。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