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蕊琅玕树,天香知见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爽致销繁暑,高情谢晓云。
遥怜河朔饮,那得醉时闻。
玉蕊琅玕树,天香知见薰。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
爽致销繁暑,高情谢晓云。
遥怜河朔饮,那得醉时闻。
此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奉酬圭父末利之作》。诗中以“玉蕊琅玕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清雅脱俗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片翠绿之中,感受着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接着,“天香知见薰”一句,将香气与视觉相结合,让人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露寒清透骨,风定远含芬”,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静谧,露珠在枝叶间闪烁,风停后,远处的花香依然弥漫,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份宁静与和谐。
“爽致销繁暑,高情谢晓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夏日的酷热被这份清凉所消解,高洁的情怀超越了清晨的云雾,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高远。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最后,“遥怜河朔饮,那得醉时闻”两句,诗人想象着远方的朋友在河朔之地饮酒畅谈,那份欢愉与自由,仿佛能通过花香传达出来。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青衫憔悴北归来,发有霜根面有埃。
群吠我方憎猘子,一鸣谁更识龙媒。
功名落落求难值,日月沄沄去不回。
胜事与身何等近,酒樽诗卷数须开。
野人非昔人,亦复水上居。
纷纷水中游,岂是昔时鱼。
吹波浮还没,竞食糟糠余。
吞舟不可见,守此岁月除。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百金聚一冶,所赋以所遭。
此岂异莫耶,奈何独当樵。
朝出在人手,暮归在人腰。
用舍各有时,此日两无邀。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
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