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
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
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
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
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
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日归途的景象与心境,语言简洁而意蕴深长。开篇“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两句,以独木舟为象征,表达了行者面对广阔天地却不知归宿之所的迷茫与孤独。接着“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则通过没有人的道路和初识春色的树木,传达出一种自然界中只有植物感知到季节更迭的哲思。
后半首“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转换了景象,由原本静谧的春耕场景对比出战争中的喧嚣,展示了社会动荡与自然宁静之间的强烈对比。末尾两句“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则是行者内心世界的写照,可能表达了一种放下书生身份和功名利禄,转而追求武术修养的心路历程。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春意,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