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渔家傲·其四》
《渔家傲·其四》全文
宋 / 晏殊   形式: 词  词牌: 渔家傲

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真珠露。

疑是水仙开洞府。妆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小鸭飞来稠闹处。三三两两能言语。

饮散短亭人欲去。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杨柳依依、水仙盛开的优美画面。"杨柳风前香百步",形象地写出春风中杨柳飘香,香气弥漫百步之遥,营造出清新宜人的氛围。"盘心碎点真珠露",则以比喻手法描绘了柳叶上晶莹的露珠,犹如真珠般璀璨,增添了生机与诗意。

"疑是水仙开洞府",将水仙花比作仙子居住的洞府,展现出水仙的清雅脱俗。"妆景趣"进一步赞美了水仙装点景色的巧妙和雅致。接下来的"红幢绿盖朝天路",借红绿相间的柳叶形容道路如伞盖般直指天空,富有动态感。

词的下半部分转向了动态场景,"小鸭飞来稠闹处",活泼的小鸭在热闹的场景中飞翔,增添了生动的田园气息。"三三两两能言语",赋予鸭子以人的情感,显得它们亲密无间,似乎能交谈。"饮散短亭人欲去",描述了人们在小亭聚会后准备离去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离别情绪。

最后,"留不住。黄昏更下萧萧雨",以自然景象收尾,黄昏时分的细雨无法挽留即将离去的人们,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惆怅之美。总的来说,这是一首以春天景色和生活场景为背景,融合了人的情感与自然之美的宋词佳作。

作者介绍
晏殊

晏殊
朝代:宋   生辰:991-1055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猜你喜欢

芝颂

有翼者丘,在国之隅。有屹者碑,在墓之衢。

孰藏于斯,山回川抱。曰定兴王,维国元老。

繄定兴王,维国虎臣。不世之功,视彼交人。

维交有州,故中国地。孰遣弗庭,而自为异。

王往征之,如鹰之扬。殄贼于荒,脱人于汤。

还定招来,乃郡乃邑。告功庙社,礼绝班级。

功既往矣,而弗及详。家乘无徵,闻者孔伤。

济济嗣公,今天子傅。爰访爰蒐,得上功簿。

如获拱璧,如还大弓。奉告于祠,天相予衷。

乃属钜公,爰辑爰次。大书特书,神畀予志。

乃刻贞珉,金薤青瑶。远映宸奎,上逼璇霄。

松柏丸丸,奰?矗矗。蛟螭蜿蜿,后土骇肃。

碑既树矣,忽炳其灵。有芝来生,一本九茎。

数协阳爻,状若云朵。孰幻之根,孰名之蓏。

其色正黄,毓秀中央。其本紫兮,载扬其芳。

守者走告,观者如堵。谓此奇祥,匪今斯古。

维王之功,愈远而明。维公之孝,弥久而贞。

芝生于房,于汉中叶。祝国之釐,明明载牒。

芝见于庭,有晋世臣。兆家之昌,孙子振振。

维王之功,震于南土。与国咸休,盟在册府。

维王之后,世显中朝。如石如玄,横玉珥貂。

享祠巍巍,王在中寝。公子是承,有苾其饮。

俎豆煌煌,王降于堂。公孙是将,维食之香。

天显相王,河间之胄。维本之固,而末之茂。

天显相王,三冈之阡。剑舄之传,维吉之延。

史臣作诗,以颂厥美。一章之荣,百世之纪。

(0)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馀日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懒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0)

夏圭山水为华尚古题

罱鱼罱鱼复罱鱼,聊开聊阖鱼逃逋。

江湖满地事数罟,老鱼为计与利殊。

此图此野亲捲送,因人而投知不虚。

况闻圭笔是名手,其价要论千金沽。

于渔忘渔价何有,于人忘物画可无。

华君尚古真丈夫,以义为利空锱铢。

堂中看画且酌酒,坐对惨淡消金壶。

左图右史存鉴戒,此堂不宜无此图。

(0)

神泉八景为饶鉴赋其四赠之·其三茶山分香

江门白藕花,我榻庐山顶。

君若去茶山,茶香复谁领。

(0)

和陶诗.问来使

南山夕雨霁,当晓凝双目。

远人携酒来,赏我东篱菊。

摘英别我去,袖此霜中馥。

此去秋糯成,新醪几时熟。

(0)

和陶诗.归田园居六首·其四

地僻寡来往,松菊聊自娱。

遂以林下室,号为逍遥墟。

既绝钟鼎念,兹焉甘索居。

夜月琴一张,春风柳五株。

醉卧北窗下,其乐复何如。

诗成留答和,吟咏趣有馀。

万事尽拨遣,此心游太虚。

轩冕岂不贵,斯志予久无。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