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
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
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
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
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
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
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
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
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
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
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这首《琵琶仙》是清代词人蒋春霖的作品,以琵琶音乐为引,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时光流转中的感慨。开篇通过“天际归舟”和“故国梅花”的意象,描绘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与梅花的约定未能如期实现的遗憾。接着,“归雁”、“寒未减”、“东风又急”等词句,寓言了词人内心的漂泊不定和岁月的匆匆流逝。
“沈腰愁削”借用沈约瘦损的典故,表达词人因愁苦而消瘦的形象,以及对青春不再的感叹。“一舸青琴”则借乐器寄托情感,词人试图以音乐排解愁绪,与琵琶共饮,寻求慰藉。然而,“更休怨”以下,词人转向对人生无常的沉思,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的理想和期待逐渐远离。
“弹指十年幽恨”一句,十年光阴如弹指一挥间,词人满腔幽怨,连带影响了所爱之人,使得“萧娘眉萼”也憔悴了。夜晚独倚篷窗,词人勉强起身梳妆,只为月光下稍显精神,但“银甲秋声”和“清角”却在暗中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人以琵琶乐声为线索,展现了人生的离别之痛、时光的无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蒋春霖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