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过也,问天公那得,许多风雨。
自是春晴无三日,可惜流光难驻。
蜡屐冲泥,褰帷溅瀑,厌听黄鹂语。
重来谢客,积愁堆满孤屿。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酒冷,梦儿中叨絮。
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偏萦离绪。
烽火遥连,家书间隔,漂泊随鸳侣。
芳时断梗,欲归题向何处。
花朝过也,问天公那得,许多风雨。
自是春晴无三日,可惜流光难驻。
蜡屐冲泥,褰帷溅瀑,厌听黄鹂语。
重来谢客,积愁堆满孤屿。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酒冷,梦儿中叨絮。
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偏萦离绪。
烽火遥连,家书间隔,漂泊随鸳侣。
芳时断梗,欲归题向何处。
此词《百字令·瓯东苦雨,和陆吴州夫子韵》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瓯东地区连绵不断的苦雨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愁思与离绪。
开篇“花朝过也”,点明时节已过花期,却仍遭遇风雨侵袭,暗示自然界的不顺与人事的不如意相交织。“问天公那得,许多风雨”一句,以质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天公不公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自是春晴无三日,可惜流光难驻”两句,感叹春天难得的晴朗日子屈指可数,时光易逝,难以停留,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蜡屐冲泥,褰帷溅瀑,厌听黄鹂语”描绘了词人在雨中艰难行走的情景,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倦,尤其是对黄鹂鸟叫声的厌烦,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烦躁与压抑。
“重来谢客,积愁堆满孤屿”则通过“重来”与“孤屿”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再次回到故地时,内心积累的愁绪如同堆积在孤岛上,无法排解。
“消受水驿山程,灯昏酒冷,梦儿中叨絮”描述了词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摆脱愁绪的困扰,形象地展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儿女心肠英雄泪,抵死偏萦离绪”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表达了词人既有儿女情长的柔情,也有英雄泪的壮志,但最终都被离别之苦所牵绊,凸显了词人的复杂心境。
“烽火遥连,家书间隔,漂泊随鸳侣”描绘了战争背景下的动荡不安,与家人音讯隔绝,只能与伴侣一同漂泊,体现了词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坚持。
“芳时断梗,欲归题向何处”以“断梗”比喻人生道路的断续与迷茫,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但又不知归路何方,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个人情感、社会背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面对苦雨、离愁、战乱等多重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