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
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感慨和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观察月亮,表达了对自然界无常变化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宇宙无常的深刻体悟。
“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两句,描绘了月亮由满逐渐亏去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情。接着,“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光彩易逝的感慨。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这两句诗强调了即便是最精致、完美的事物,也无法避免衰败和亏损。紧接着,“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则进一步表达了天地万物都没有恒久之根,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变化,都无一可长久保持。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这两句诗中,“矧兹”意指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短暂,“寄一形”则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依附于大自然。诗人提倡顺应自然的法则,即“随天运浑冥”。
最后,"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表达了如果没有恒久不变的道德准则,那么天地间的至真至纯之物又怎能被人所信赖。诗中的“重素规”意指不变的道德法则,“谁信天地精”则是在问,如果缺失了这些不变的标准,人们还怎么能够相信宇宙中存在着永恒和纯粹的事物。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宇宙变化以及对人类道德标准的深刻思考。
紫荆有信欲开花,黄犬无情不到家。
偶坐厌闻鸟嚄嚄,杯行喜听鹊查查。
同看明月人千里,相望孤云海一涯。
骥子熊儿无恙否,风云惨澹斗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