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宫府画图开,端使诗人咏有莱。
灯火直从天半落,绮罗都向月中来。
已闻献策瞻龙衮,又见吹笙下凤台。
莫遁草茅无补报,也曾终夕望三台。
神仙宫府画图开,端使诗人咏有莱。
灯火直从天半落,绮罗都向月中来。
已闻献策瞻龙衮,又见吹笙下凤台。
莫遁草茅无补报,也曾终夕望三台。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元夕次陈尹子善韵(其三)》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辉煌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神仙宫府画图开”以神仙府邸比喻元宵夜的繁华,如同画卷般展开,引人入胜。接下来的“灯火直从天半落,绮罗都向月中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明亮的灯火仿佛从天际落下,华美的服饰映照月色,营造出节日的热闹与华丽。
诗人通过“已闻献策瞻龙衮,又见吹笙下凤台”表达了对贤能人士的期待和对朝廷的忠诚,自己虽然身处草茅,但仍怀揣着为国效力的愿望,希望能得到重用。“莫遁草茅无补报”表达了诗人不甘于平凡,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态。最后,“也曾终夕望三台”则流露出诗人对高位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整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融合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个人抱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既享受节日欢乐,又心系国家命运的双重情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