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势》
《河势》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河势浩难测,禹功传所闻。

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

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无灾等难必,从众在吾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
sòng / wángānshí

shìhàonángōngchuánsuǒwén

jīnguānchuānèrfēn

guólùnzhōngjiāngsāimínjiēqín

zāiděngnáncóngzhòngzàijūn

注释
浩难测:形容水流广阔且难以估量。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劳。
一川破:河流被截断或分开。
二渠分:增加两条水渠。
国论:国家的舆论或决策。
民嗟:百姓的叹息。
必:必定。
从众: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吾君:我们的君主。
翻译
河流的气势浩渺难以测量,大禹治水的功绩广为流传。
如今亲眼见到河水被一分为二,又增加了两条渠道。
国家的议论认为这终究会堵塞,百姓们也已经感叹劳苦万分。
没有灾难能比得上这样的困难,最终的决策在于我们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反映了他对治理黄河的认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与当今治河之难,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担忧。

"河势浩难测"一句,直接描绘出黄河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紧接着的"禹功传所闻",则将现代与古代相对比,表明治水之艰难自古有之。

"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两句,展示了诗人面对黄河决口带来的灾难,以及通过开挖新的水道来分散洪水的治理策略。这里的“一川破”指的是黄河的溃决,“二渠分”则是王安石所推崇的治水方法,企图减轻河患。

"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远治理策略和民众辛勤劳作的理解与同情。这里“国论”指的是国家对于黄河治理的大计,而“民嗟”则是民众对于频繁水灾的悲叹。

最后两句"无灾等难必,从众在吾君",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信任和依赖。在他看来,只有君主才能领导众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如同古代大禹一般,能够解决国家与民众面临的重大困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于黄河治理的见解,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0)

文昌阁联

水月尽文章,会心时原不在远;

星云灿魁斗,钟灵处定非偶然。

(0)

乙亥岁毗陵道中

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

烟火谁家寒食禁,簪裾那复丽人行。

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

渺渺飞鸦天断处,古来还是阖庐城。

(0)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

唯有元始浩劫之象。部制我界统乘玄都。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谅不由他。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

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

(0)

四时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0)

归故里

忆昔走避兵,弃别乡井去。

意将朝暮归,行行重回顾。

安知今一纪,方踏去时路。

四郊皆蔓草,白日暝如雾。

披榛访闾里,隔水拜丘墓。

伤哉脊令原,黄蒿走狐兔。

别墅破垣在,邮亭乃新作。

邻儿二三辈,衡茅昼扃户。

初若不相识,熟视肖厥父。

坐久泣且言,为我话亲故。

什九死兵戈,馀亡不知处。

其词吐未终,我泪已如注。

对食不能餐,相期归蚁聚。

吾将语吾儿,卖书买农具。

归耕滆上田,宜若乌返哺。

吾其正丘首,此心庶无负。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