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虽久卧,三径未曾栽。
海上封书至,篱根带雨来。
繁霜吹短鬓,红烬落苍苔。
纵是相逢晚,犹胜二月开。
柴桑虽久卧,三径未曾栽。
海上封书至,篱根带雨来。
繁霜吹短鬓,红烬落苍苔。
纵是相逢晚,犹胜二月开。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友人惠菊夜至》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深夜赠送菊花的感激之情。首句“柴桑虽久卧”表达了诗人可能身处偏僻之地或生活较为简朴,但并未忘怀友情。接着,“三径未曾栽”暗示友人的来访为诗人带来意外之喜,因为菊花常与隐逸和高洁品格相关联。
“海上封书至”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友人从远方寄来的菊花如同珍贵的书信一般,增添了礼物的珍稀感。而“篱根带雨来”则描绘了菊花在雨中送达的情景,更显其清新脱俗。
“繁霜吹短鬓”通过写诗人被秋霜染白的头发,流露出岁月的痕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然而,“红烬落苍苔”中的“红烬”指菊花的花瓣,即使在冷寂的环境中,它们依然绽放,给诗人带来一丝暖意。
最后两句“纵是相逢晚,犹胜二月开”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迟来的友谊的珍视,认为即使相遇的时间较晚,但这份菊花的馈赠比春天的花朵更为珍贵,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和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菊花为媒介,寓言了友情的深厚和生活的淡然,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情的回应和对生活的哲思。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
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
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山,应难纵、五湖归棹。
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
万点淮峰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
又婉娩、一番春意。
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
闲热我,醉时耳。绿芜冷叶瓜州市。
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
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
问人在、玉关归未。
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
歌哽咽,事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