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本清净,人自滓六根。
倾夺相纠结,不如此身尊。
梯空智愈凿,金注道逾昏。
稽首刘伯伦,酒放过一生。
六根本清净,人自滓六根。
倾夺相纠结,不如此身尊。
梯空智愈凿,金注道逾昏。
稽首刘伯伦,酒放过一生。
这首诗《杂感(其四)》由宋代诗人徐瑞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与世事的独到见解。
首句“六根本清净,人自滓六根”以“六根”比喻人的感官与心灵,指出在本性纯净的情况下,是人自身使这六根变得浑浊不清。接着,“倾夺相纠结,不如此身尊”进一步阐述了欲望与纷争如何扭曲人心,而真正的尊贵在于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梯空智愈凿,金注道逾昏”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追求知识与智慧时可能陷入的困境,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反而可能导致精神世界的迷失。这里“梯空”象征着徒劳无功的努力,“金注”则代表了物质的积累,两者都可能导致“道”的迷失,即道德与精神的沦丧。
最后,“稽首刘伯伦,酒放过一生”引用了东汉名士刘伶的故事,他以饮酒为乐,放浪形骸,以此来逃避世俗的束缚和压力。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引用刘伶的例子,诗人似乎在暗示,与其在世俗的枷锁中挣扎,不如像刘伶那样,以一种更为洒脱和自由的方式度过一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性、道德、智慧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独特洞察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