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何年到十洲,试从望海海全收。
城标故国鼎三足,岛界诸蛮蜃一楼。
古木带烟山阁晚,虚岩回日石坛秋。
停车问俗徵荒记,说有丛祠祝祝留。
五岳何年到十洲,试从望海海全收。
城标故国鼎三足,岛界诸蛮蜃一楼。
古木带烟山阁晚,虚岩回日石坛秋。
停车问俗徵荒记,说有丛祠祝祝留。
这首清代诗人周煌的《游辨岳》描绘了作者游览五岳之一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五岳何年到十洲”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对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洲仙境的好奇与遐想,同时也暗示了五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接下来的“试从望海海全收”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观景象,仿佛整个大海尽收眼底,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城标故国鼎三足"将山岳比喻为古代国家的象征,暗示其稳固和历史地位,而"岛界诸蛮蜃一楼"则描绘了周边海域的奇异景观,如蜃楼般虚幻而迷人。
“古木带烟山阁晚”描绘了傍晚时分,山间的古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氛围。“虚岩回日石坛秋”则通过描绘夕阳照耀下的石坛和秋意,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韵味和时光的流转。
最后两句“停车问俗徵荒记,说有丛祠祝祝留”表达了作者停车询问当地风俗,探寻古老传说的情景,以及当地人对神灵的虔诚祭祀,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合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民俗风情,展现了作者游历辨岳时的深刻感受和对中华大地的热爱。
想人生最苦离别。
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
别字儿半晌痴呆,离字儿一时拆散,苦字儿两下里堆叠。
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
侧着头叫一声行者,搁着泪说一句听者:得官时先报期程,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出门大江横,银涛数千顷。
仙子御轻飙,环佩摇虚影。
中宵月无光,天地冰壶净。
轻盈何所之,飞梦西湖冷。
去年夜度西陵关,待渡兀立江上滩。
滩头潮来倒雪屋,海面月出行金盘。
冰花著人如撒霰,过耳斜风快如箭。
叫霜鸿雁零乱飞,正似今年画中见。
寒烟漠漠天冥冥,展玩陡觉心神清。
便欲吹箫骑大鲸,去看海上三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