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巷多荆棘,麒麟久不游。
美人几荣辱,风雨动凄愁。
芳意尔如此,空山谁蹇修?
无聊供涂抹,亦自致绸缪。
穷巷多荆棘,麒麟久不游。
美人几荣辱,风雨动凄愁。
芳意尔如此,空山谁蹇修?
无聊供涂抹,亦自致绸缪。
这首诗《画兰》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描绘兰花的形象,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寄托。
首句“穷巷多荆棘,麒麟久不游”,以“穷巷”象征人生的困境与艰难,“荆棘”比喻生活中的阻碍与困苦,“麒麟久不游”则暗喻英雄或杰出人物在世道艰难时难以施展才华,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接着,“美人几荣辱,风雨动凄愁”两句,将兰花比作“美人”,以“荣辱”、“风雨”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外界的挑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切同情。
“芳意尔如此,空山谁蹇修?”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兰花虽有高洁之气,却无人赏识,如同在空山中独自绽放,无人能理解其深意,寓意着才华横溢之人往往遭遇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无聊供涂抹,亦自致绸缪”两句,以“涂抹”和“绸缪”分别形容兰花的生长状态和诗人的创作心境,既表达了对兰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调适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坚韧,更蕴含了对人生境遇、社会现实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破帽多情,布帆无羔,兴尽便寻溪转。
明月来时,浮云飞尽,千古翠屏宜晚。
桂棹阑桨,荷衣芰制,偏称药炉经卷。
看轻鸥、点破长烟,一望水连天远。
尝记得、雪满山阴,舟回剡曲,何必过门相见。
浩气难消,哀情谁会,万里碧空横剑。
一道虹桥,半天龙驾,尚忆幔亭开宴。
要长生、须出人间,未卜道缘深浅。
喜深惊密,试问滕神,有多少寒力。
如圆似莹,总疑是、满眼隋珠和璧。
五更书幌,早已觉、寒光穿隙。
料禽影波上渐稀,径里悄无行迹。
有人独倚危楼,望千里江山,高下同色。
坡仙饮处,甚□然、不减醉翁宾客。
等闲评论,算柳絮、梨花非白。
画堂深弦管方调,一任低垂帘额。
等闲屈指,算今来古往,谁为英杰。
耳目聪明天赋予,怎肯虚生虚灭。
去燕来鸿,飞鸟走兔,世事何时歇。
风波境界,大川不用频涉。
踏遍万户千门,五湖四海,一样中秋月。
正面相看君记取,全体本来无缺。
空里非空,梦中真梦,莫对痴人说。
便须骑鹤,夜深朝礼金阙。
菊婢标名,凤仙题品,纷纷随处成丛。
甚玉钗浑小,宝髻微松。
依旧花分五彩,毗陵画、总付良工。
谁为伴,鸡冠染紫,雁阵来红。
玲珑。
英英秀质,多想是花神,翦彩铺茸。
却易分高下,难辨雌雄。
疑把守宫同捣,端可爱、深染春葱。
开还谢,从风乱飘,好上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