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荒荒,那更是、乱云漠漠。
拔剑起、悲风吼地,青丘如削。
企脚琵琶天际想,伤神丝竹中年恶。
奈三春、长只为悲秋,惊瑶落。房名药,陂名芍。
檐巢鹤,门罗雀。任文魔山鬼,揶揄嗢噱。
横槊竟同垓下咏,唾壶也向炉头作。
有曹丘、还解重黄金,无人诺。
月白荒荒,那更是、乱云漠漠。
拔剑起、悲风吼地,青丘如削。
企脚琵琶天际想,伤神丝竹中年恶。
奈三春、长只为悲秋,惊瑶落。房名药,陂名芍。
檐巢鹤,门罗雀。任文魔山鬼,揶揄嗢噱。
横槊竟同垓下咏,唾壶也向炉头作。
有曹丘、还解重黄金,无人诺。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八》是一首抒发内心感慨的词作。开篇“月白荒荒,那更是、乱云漠漠”,描绘了一幅荒凉而迷茫的夜景,月色苍白,云层翻涌,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拔剑起、悲风吼地,青丘如削”运用了壮丽的意象,剑拔弩张,悲风呼啸,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激荡与无奈。
“企脚琵琶天际想,伤神丝竹中年恶”表达了对音乐的怀念和中年生活的哀愁,琵琶声在远方回荡,丝竹之音触动心弦,引发深深的哀伤。“奈三春、长只为悲秋,惊瑶落”进一步深化了悲秋的情绪,即使春天来临,也无法驱散词人心中的秋意,仿佛连瑶琴的乐音都为之震动。
下片转而描述生活环境的孤寂,“房名药,陂名芍”,寓居之处充满药香和芍药,反映出词人的孤独与清苦。“檐巢鹤,门罗雀”则以鹤与雀的栖息状态,象征词人境遇的冷落。“横槊竟同垓下咏,唾壶也向炉头作”借用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慨,连唾壶中的酒也化为悲愤。
结尾“有曹丘、还解重黄金,无人诺”借曹丘之名,暗指无人理解或支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董元恺独特的艺术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