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七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其七谒毛公坛雨不果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拟攀栖迹拜灵仙,辛苦佳期一雨愆。

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

兴怀丹篆愁云外,败意檐声客枕前。

赖是胜情初未减,锦囊添得卧游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明末时期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向往与探索。诗中以拟想攀登山中栖息之地,向灵仙致敬的意向开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而未能如愿前往毛公坛,这一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短策空多探古兴”,诗人手持短杖,满心期待着探寻古迹的兴奋之情,却因未能成行而感到空虚。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不甘。

“方坛刚欠访真缘”,“方坛”指毛公坛,诗人欲访之以求真知,但因雨未能成行,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与遗憾。这里运用了“刚欠”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的无奈。

“兴怀丹篆愁云外”,诗人望着远处的愁云,心中充满了对丹篆(古代书写材料)的怀念与向往,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当前境遇的忧愁。

“败意檐声客枕前”,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让诗人躺在床上感到心情低落,进一步渲染了未能成行的失落感。

最后,“赖是胜情初未减,锦囊添得卧游篇”,尽管未能亲临现场,但诗人的热情并未减退,他将这次经历融入笔端,创作出新的作品,以弥补未能成行的遗憾。这句诗体现了文徵明面对挫折时的乐观态度和艺术创作的执着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文徵明在自然与人文景观面前的探索精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与乐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漫兴 十五

秋风清瘴疠,明月照山河。
绝国干戈少,空城鼓角多。
脱巾怜短发,醉酒觉身和。
漫对黄花坐,无劳白苧歌。

(0)

舟中杂纪 其七

九日今朝是,凄凄多朔风。
黄叶浑未落,乌柏最先红。
对景情何已,怀人梦不通。
稻粱今岁薄,无奈北征鸿。

(0)

客边 其二

泽国秋云重,淮山夜雨深。
感时多得句,怀古独沾襟。
照镜怜新发,持螯息壮心。
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0)

秋夜偶成 其三

生憎尘俗苦相侵,渐渐移家入远林。
但得瓮中多白酒,何须囊里有黄金。
关山夜静笳声惨,淮海秋高雁影沈。
底事怀人作痴坐,短檠花冷石房深。

(0)

秋夜偶成 其五

冉冉新霜上□毛,相逢何事论英豪?
山城雨重钟声短,海国风清剑气高。
且自草衣同牧竖,不须骢马列官曹。
古来勋业真堪笑,三士杀身争二桃。

(0)

秋夜偶成 其四

孤云杳杳雁声寒,黄叶萧萧诗思悭。
坐对酒樽怀北海,啸歌白石向南山。
菊花野雨家何处?
□老秋风客未还。
梁甫不吟君莫问,卧龙寂寞草庐闲。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