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李浮瓜日午。洗不去、一襟烦暑。
暮霭成阴,飘风送响,石阶乱蛩吟雨。嘈嘈在户。
敧侧处、病怀偏苦。栩栩春驹能舞。更有蜂衙臣主。
细意鸣秋,哀音若诉,做弄许多言语。
无情少绪,只须向、豆棚吞吐。
沈李浮瓜日午。洗不去、一襟烦暑。
暮霭成阴,飘风送响,石阶乱蛩吟雨。嘈嘈在户。
敧侧处、病怀偏苦。栩栩春驹能舞。更有蜂衙臣主。
细意鸣秋,哀音若诉,做弄许多言语。
无情少绪,只须向、豆棚吞吐。
这首清代周贻繁的《剔银灯·虫声》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清凉与秋虫哀鸣交织的画面。"沈李浮瓜日午",以沉实的李子和漂浮的瓜果,形象地展现了夏日午后的闲适与惬意,然而"洗不去、一襟烦暑"又暗示了暑气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带来一丝烦恼。傍晚时分,"暮霭成阴,飘风送响",暮色渐浓,微风吹过,石阶上响起秋虫的低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嘈嘈在户",虫鸣声穿透窗户,病态的心境更添愁苦。"栩栩春驹能舞",以春驹比喻生机勃勃的虫鸣,反衬出病弱者的无力感。接下来,诗人将秋虫比作忙碌的官员(蜂衙臣主),它们"细意鸣秋,哀音若诉",仿佛在倾诉着自己的故事,"做弄许多言语",充满了生动的动态感。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无情少绪,只须向、豆棚吞吐",表达出对虫声无动于衷,唯有豆棚下的生活最能接纳这些自然的声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作者对季节变迁、人生况味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