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萱沿径绿抽牙,文杏飘蹊白覆沙。
过半春光须爱惜,沓来人事费拦遮。
妨寻蚁径看排阵,阻向蜂筒听报衙。
癖性杜门犹惮此,刺头尘土可堪嗟。
麝萱沿径绿抽牙,文杏飘蹊白覆沙。
过半春光须爱惜,沓来人事费拦遮。
妨寻蚁径看排阵,阻向蜂筒听报衙。
癖性杜门犹惮此,刺头尘土可堪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到达的景象和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纷扰的感慨。首句“麝萱沿径绿抽牙”中的“麝萱”,指的是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沿径绿抽牙”,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草木竞相生长的景色。
接着,“文杏飘蹊白覆沙”中,“文杏”指的是杏树,诗人通过对其花朵的细致描写,传达了春意盎然之感。然而,此时的诗人心境并非单纯的欣赏自然美景,而是带着一份对时间流逝和人世间事务纷争的忧虑。
“过半春光须爱惜”表明诗人对于春天易逝的珍惜之情,春光不待人,故而更显得宝贵。而“沓来人事费拦遮”,则是指世间纷杂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种种烦恼,这些都是难以阻挡的。
诗中,“妨寻蚁径看排阵”一句,通过观察小动物如蚂蚁的行为来比喻人生中的许多谋划和努力;“阻向蜂筒听报衙”,则是形象地描绘了蜂鸟在花间忙碌的情景,用以反映人世间种种消息与事务。
最后,“癖性杜门犹惮此”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厌倦红尘、乐于隐居的性格;“刺头尘土可堪嗟”,则是感慨尘世纷争,使人头疼,不胜枚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以及人际关系复杂的深刻感悟。
前年为君记江阁,醉里狂言不知怍。
岂惟大负退之惭,要似扬雄真悔作。
君家此阁端何然,万里长江咫尺山。
江流湛湛山平远,合付画手非诗传。
画工纵得空诸境,阁中之人妙难领。
世人纷纷夔蚿蛇,是公了了形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