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雅心多疑,名士只如此。
举国授他人,刘琮真肖子。
貌雅心多疑,名士只如此。
举国授他人,刘琮真肖子。
这首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刘琮为题材,通过“貌雅心多疑”这一形象描绘,揭示了刘琮性格中的复杂性。诗中“名士只如此”一句,既是对刘琮个人特质的概括,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讽刺。接着,“举国授他人”则表达了对刘琮在政治决策上的无奈与被动,暗示他并非主动选择让出荆州给曹操,而是形势所迫。最后,“刘琮真肖子”则是对刘琮行为的一种评价,既包含了对其作为儿子未能保护家族基业的惋惜,也可能是对他在乱世中所展现出的忠诚与无奈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刘琮这一历史人物的刻画,反映了作者对于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送春归,在何处。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
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
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
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谓秦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