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十二》
《回波乐·其十二》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若个达苦空,世间无有一。

不见己身非,唯都他家失。

贪儿觅长命,论时熟痴汉。

终归不免死,受苦无崖畔。

非但少衣食,王役偏差唤。

不如早殡地,愁苦一时散。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其十二)》。诗中以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苦空与无常。

首句“若个达苦空”,提出问题:谁能够真正理解生命的苦与空呢?接着,“世间无有一”强调在世间寻找答案的徒劳。接下来的几句“不见己身非,唯都他家失”,指出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却总是指责他人。这种对自我的忽视和对他人的苛责,反映了人性的局限性。

“贪儿觅长命,论时熟痴汉”,揭示了人们对于长寿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时间的误解。这里的“痴汉”指的是那些被表面现象迷惑,不懂得珍惜当下的人。这句诗提醒我们,追求永恒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应深入内心,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终归不免死,受苦无崖畔”,表达了生命的有限性和苦难的普遍性。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而苦难似乎没有尽头。这句诗让人深思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最后,“非但少衣食,王役偏差唤。不如早殡地,愁苦一时散。”进一步阐述了生活的艰辛和官府的不公。诗人在呼吁人们面对现实,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并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早些安息,或许能暂时摆脱痛苦。这句诗既是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解脱之道的一种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深刻揭示了人生的苦空与无常,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体现了王梵志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金丹诗诀·其七十三

涕唾精津气血液,真伪混淆须辨惑。

从无生有是药材,不可滞他虚幻物。

(0)

句·其三

白是盐埕青是麦,谁云斥卤不堪田。

(0)

句·其一

天女终降大居士,登伽惟挠小乘禅。

(0)

和陆元钧颂四首·其一

芙蓉已入双林寂,挂角羚羊无气息。

立关拔转异中来,借问时人何处觅。

(0)

赠赵九弟

独居少还往,况此阴雨天。

疏篱闭岑寂,昼永不得眠。

芳菲随手尽,乐事缺周旋。

赵郎远过我,千里一蓬船。

温姿破残梦,妙语争春妍。

喜逢骨肉亲,懒初新少年。

平生金石交,惟尔未改前。

君看嵇与阮,感概后代传。

(0)

宁远道中

路转寒松日欲斜,野梅初吐两三花。

溪流映石风吹碧,时有粼粼雨后砂。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