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曾称白狄,今乃纪红夷;
蛮触谁相斗,雌雄未可知!
鸠居粗得计,蜃市转生疑。
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
古曾称白狄,今乃纪红夷;
蛮触谁相斗,雌雄未可知!
鸠居粗得计,蜃市转生疑。
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感事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历史典故开篇,将曾经被称为白狄的民族与现在的红夷(可能指荷兰或西方殖民者)进行对比,暗示了民族变迁和外敌入侵的主题。"蛮触"出自《庄子》,比喻小国之间的争斗,而"雌雄未可知"则表达了对战局胜负的不确定。
接下来,诗人借鸠鸟安居的粗略策略和蜃楼海市的虚幻景象,寓言性地批评了时局的动荡和人心的迷惑。"鸠居"暗指权宜之计,"蜃市"则象征虚假的繁荣或幻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独惜炎洲路,春来断子规",炎洲指的是南方,"断子规"是杜鹃鸟的叫声,古人常以此寓意哀伤和离别,这里暗示了国家的分裂和家国之痛,以及春天的到来却无法带来和平与团圆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情感饱满,体现了张煌言在民族危难之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感慨。
洛阳美年少,朝日正开霞。
细蹀连钱马,傍趋苜蓿花。
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井桃映水落,门柳杂风斜。
绵蛮弄清绮,蛱蝶绕承华。
欲往飞廉馆,遥驻季伦车。
石榴传马脑,兰肴奠象牙。
聊持自娱乐,未是斗豪奢。
莫嫌龙驭晚,扶桑复浴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