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
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徘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
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徘徊。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杂曲歌辞·其二·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唐诗的豪放与活泼,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远听明君爱逸才,玉鞭金翅引龙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明君喜爱人才的赞赏,以及通过神秘的媒介来发现和推崇这些才能的人的敬意。玉鞭与金翅都象征着高贵与超凡脱俗,而龙媒则充满了神话色彩,显示出对才子佳人的渴望与尊重。
"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诗人通过这两句强调这些逸才并非世间常见之物,他们的出现如同天降甘露,难得且珍贵。
"影弄日华相照耀,喷含云色且徘徊。"
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马儿在阳光下奔跑,它们的身影与日光交相辉映,口中吐出的气息如同含有云雾,显得优雅而不失野性。
"莫言阙下桃花舞,别有河中兰叶开。"
最后两句诗则转换了景象,从马的奔跑到水中的兰花,它们在河中绽放,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这也许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另一层赞美,也可能隐含着对人生或某种境遇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舞马的描写和想象中的逸才形象,以及自然景物的渲染,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