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兴·其二》
《秋兴·其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

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

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

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0)
鉴赏

这首《秋兴(其二)》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对清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首联“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以清秋为背景,点明地点在江东,描绘出秋风摇动着河山,日夜不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静谧的氛围。

颔联“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运用了两个典故,白马代表的是古代的使者或僧侣,前往遥远的天竺国,象征着远行与探索;铜驼则指洛阳宫中的铜制骆驼,此处借指洛阳,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繁华的消逝。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在衰败的感慨。

颈联“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转而赞美当今盛世,强调了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以及不同地域间文化的交流与统一,体现了诗人对时代进步的肯定与向往。

尾联“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以嵇康的典故收尾,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哲学家,后因政治原因被处死,这里借嵇康的“无复事”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无奈。诗人仅留下一双眼睛,望着远方飞翔的鸿雁,寄托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未来的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典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过节妇坊

耐贫甘守义,地老与天荒。

子嗣孤无告,人姑寡未亡。

千盘馀竹古,百鍊甚金刚。

赢得坤贞表,夫名并有光。

(0)

台阳八景

盈盈初似横丝,滚滚旋同裂布。

春帆取道移来,可有遗余尺素。

(0)

基隆山

海上有重镇,厥地为台湾。

袤延数千里,四望云水环。

台北遥对台之南,险要爰有基隆山。

强虏忽启衅,称兵乃犯顺。

轮舶胜星驰,炮声作雷震。

麾军直上千仞冈,夺得昆崙思坐镇。

伟哉真将军,孤立无援兵。

出奇设险能以少许胜,一战而捷基隆平。

敌锋挫衄争先逃,如鸟兽散惊呼号。

功成未敢矜言劳,论功却比兹山高。

(0)

哭刘梅溪茂才绝句二十八首·其二十一

棠梨满地雨霏霏,杜宇多情是也非。

那识长眠人不起,山前山后叫君归。

(0)

哭刘梅溪茂才绝句二十八首·其九

几番剪纸枉招魂,厅志犹馀手迹存。

知否江东罗处士,为君续笔入公门。

(0)

苑里八景诗

招招舟子咏邛须,更好溪山入画图。

野渡人来天未黑,绿杨马系日将晡。

一篙乱石流偏急,十里飞沙路已殊。

有客欲归归不得,晚鸦空向隔村呼。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