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褪新竿几个亭,吟风疏籁亦堪听。
最欣幽赏供清睐,何必遐观罨绮棂。
鸟过花林红琐碎,烟含兰畹紫丁星。
假山彻夜流甘雨,梦作匡庐瀑水泠。
粉褪新竿几个亭,吟风疏籁亦堪听。
最欣幽赏供清睐,何必遐观罨绮棂。
鸟过花林红琐碎,烟含兰畹紫丁星。
假山彻夜流甘雨,梦作匡庐瀑水泠。
此诗描绘夏日建福宫之景,以细腻笔触展现自然之美与静谧氛围。首句“粉褪新竿几个亭”以淡雅之色起笔,描绘夏日阳光下亭台楼阁的景象,粉墙褪色,新竹挺立,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接着“吟风疏籁亦堪听”一句,将自然界的微风细语与诗人内心的吟咏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
“最欣幽赏供清睐”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美的深深喜爱和欣赏,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观察还是内心情感的抒发,都充满了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赞美。“何必遐观罨绮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在的审美体验,不必远行至繁复华丽之处,日常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都能成为心灵的慰藉。
后半部分“鸟过花林红琐碎,烟含兰畹紫丁星”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画卷:鸟儿掠过花丛,留下斑驳光影;轻烟缭绕,兰花与紫丁香在烟雾中若隐若现,色彩斑斓。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知与深刻感悟。
最后,“假山彻夜流甘雨,梦作匡庐瀑水泠”以假山为引子,想象一夜甘霖滋润大地,仿佛梦境中的庐山瀑布清凉如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浪漫化描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致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感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生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夹山散众到华亭,千古令人恨不平。
底事覆车犹不戒,行看此祸又重新。
玉几两年馀,咏归何草草。
曹溪一宿觉,知几良不早。
一人不解禅,一人不解道。
全主复全宾,扶起仍扶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