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
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
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
正欲题诗去,笳吹起暮愁。
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
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
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
正欲题诗去,笳吹起暮愁。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神祠的历史悠久与自然环境的壮丽,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怀之情。
首联“隋唐遗一庙,香火历千秋”,开篇点出南海神祠的历史悠久,从隋唐时期至今,香火不断,历经千年。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之深,也反映了此地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颔联“地足扶桑雨,山当大海流”,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南海神祠所在之地的地理特征。扶桑雨象征着丰富的雨水资源,而山势直面大海,水流不息,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
颈联“读碑堪吊古,问树识蛮陬”,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通过阅读碑文可以缅怀过去,了解历史;而树木作为自然界的见证者,或许能帮助我们识别遥远的地域或文化。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正欲题诗去,笳吹起暮愁”,诗人即将题诗留念,却在笳声(古代的一种乐器)的吹奏中感受到了傍晚的愁绪。笳声可能寓意着离别或哀伤,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南海神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