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建章宫中金明枝和长信宫花朵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宫女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眷恋,以及她们在春光里嬉戏的情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离别之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开篇“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繁华壮丽的皇宫内苑。金明枝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也象征着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宁静。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丽与宫苑的深邃。这里的“花如霰”,形象地表达了花开的繁盛,而“九重幽深”,则使人感受到皇宫中层层叠叠的空间布局,以及那种难以触及的神秘感。
接下来的“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两句,更是将视角转向了早晨的皇宫,诗中的“艳彩朝含”和“香风旦入”,都在强调那份难得的美好与纯净。这里的“四宝宫”、“朝云殿”则是对宫廷建筑的具体描绘,使人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奢华生活。
紧接着,“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一句,则将情感焦点转移到了宫女身上。这里的“汉家宫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而“春未阑”则表明这是一种在季节更迭中难以忘怀的情愫。诗中的“爱此芳香朝暮看”,展现了宫女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以及她们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态度。
随后,“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两句,则是对前述情景的一种回味与再现。这里的“看来看去”,表明了宫女们对花朵的频繁凝视,而“心不忘”,则透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诗中的“攀折将安镜台上”一句,更是具体展现了宫女们嬉戏时的情景,通过她们对花朵的摆放,反映出一种生活的细腻与艺术性。
接着,“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则描绘了一幅宫女们共同游戏的情景。这里的“双双素手”,形象地表达了宫女们的手美,而“剪不成”,则是对她们在玩耍中技术不够娴熟的一种描写。诗中的“两两红妆笑相向”,则展现了宫女们在嬉戏时的欢快与和谐。
至于“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两句,则是对前述景象的一个转折。这里的“建章昨夜起春风”,通过季节的变化,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而“一花飞落长信宫”,则使人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画面,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愫波动。
紧接着,“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两句,则是对上述情景的一种内心体验。这里的“长信丽人”,让读者联想到宫中的美女,而“见花泣”,则表明了她们在春光里不仅有欢乐,还有一丝离别之愁。“忆此珍树何嗟及”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中通过对“珍树”的记忆,反映出一种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两句,则是诗人对往事的一种回顾与感叹。这里的“我昔初在昭阳时”,通过时间的回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定的历史场景。而“朝攀暮折登玉墀”一句,具体展现了诗人当时的情感体验,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眷恋。至于“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则是对往昔美好的叹息,以及对于今日之远离与怀念的一种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美好与情愫的春日画卷,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时间流逝后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