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杨山人诗》
《读杨山人诗》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飙击林野,岩壑起哀嘂。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

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shānrénshī
sòng / wéntóng

qiūgāoqúnshānkōngzhònglàitiānqiào

shuāngbiāolínyánāijiào

xiāoxiāohányuèxiàruòwànguǐxiào

shìtàihún,{zuǒkǒuyòuyōu}{zuǒkǒuyòuyōu}zhōngdiào

shānrénzhùzhōngyǎněrqīngqiào

zhīwénmǎnjuànlěngxuězhào

shēngtàichǔjìnjiētiáo

shàngzhèngyínhuòzhěkuā耀yào

shānrénchízhīguīnǎizhòngqiáo

huìyǒuzhīyīnxiāngféngdāngxiào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野景象,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艺术追求。诗中“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开篇,既映射出秋天的辽阔,也象征着诗人的胸襟壮阔。

接下来的“霜飙击林野,岩壑起哀嘆”两句,通过霜雪与岩石的碰撞声,更增添了一份凄厉与孤寂。这种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不仅是对景物的描摹,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则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自然的氛围,这种描写不只是形容夜晚的寒冷与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对某些超验世界的向往或是恐惧。

“疑是太古魂,㗀㗀此中吊”两句,更深化了这种超自然的情感,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远古时期的灵魂在这里低吟,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沉郁。

而“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定位,他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记录者,更是这些声音的深刻理解者,将这些理解转化为文字,使得读者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那种清寒与孤寂。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两句,是对这种艺术风格的总结。诗人认为,这种声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它具有古老而深邃的特质。

最后,“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流俗所持有的批判态度。他认为,那些沉迷于物欲的人们,只会自我炫耀,而真正的艺术追求与感悟,如同他对自然声音的把握,是不会被世俗的声音所干扰。

全诗以“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收尾,这不仅是诗人对未来能有人理解自己艺术追求的期待,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在这里,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诚地去感受和理解这种艺术表达,那么即使是在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与那些有着相同情感的人产生共鸣,相视一笑。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题丁使君浮香亭尝招饮继有三绝次韵谢之·其三

名高二相虽陈迹,犹是官梅玉雪风。

吟到金华侍臣语,不妨包括锦囊中。

(0)

和教授诗·其三

诗筒剥啄入幽扉,到手令人喜欲飞。

多谢清骚涤尘虑,不惟高泽救时饥。

(0)

十二日灌园·其二

秋高山静一檐月,只许清光醉老身。

蓬藋之间见花竹,灌园休说汉阴人。

(0)

感兴十首·其四

社鼠城狐何代无,乘时应也用工夫。

而今又有依凭者,辛苦从前作世儒。

(0)

次韵吴推官寒食·其三

人间风物年年在,酒后心情事事休。

珍重清新得吾意,剩拚憔悴为伊愁。

(0)

十七日·其二

世界无人作不成,几多奸宄暗经营。

寒来暑往痴迷过,消长盈虚理乱生。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