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鸥不下解知机,蟋蟀先鸣能表微。
人海无涯俱泛泛,佛天有相亦非非。
试论前辈今谁在,欲问何山老可归。
严濑磻溪各求志,岂关出处在渔矶。
狎鸥不下解知机,蟋蟀先鸣能表微。
人海无涯俱泛泛,佛天有相亦非非。
试论前辈今谁在,欲问何山老可归。
严濑磻溪各求志,岂关出处在渔矶。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自喻》,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洞察和个人心境的独白。首句“狎鸥不下解知机”,以鸥鸟与人的亲近而不受世俗机巧所累,暗示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心境。次句“蟋蟀先鸣能表微”,借秋虫鸣叫象征细微的变化,寓含着作者对生活微妙变化的敏感。
“人海无涯俱泛泛”一句,描绘出人世间广阔而浮躁的景象,人们忙于追逐,缺乏深度交流。然而,“佛天有相亦非非”,暗示了作者对于佛教智慧的理解,认为即使在佛道的世界里,也有真伪之分,强调了内心的追求和选择的重要性。
“试论前辈今谁在,欲问何山老可归”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回归自然、超脱尘世的向往。最后,“严濑磻溪各求志,岂关出处在渔矶”点明,无论是严子陵隐居垂钓的溪边,还是姜太公磻溪垂钓等待时机,都是他们追求个人志向的方式,而非简单地关乎仕途出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意象为载体,寓言深沉,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