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芦苇野鸥飞,远水茫茫一掉归。
雨过山田收早稻,凉生客舍感秋衣。
江村露冷蛩声急,楚泽天清雁影微。
白发难兄如见问,为言空忆故山薇。
疏疏芦苇野鸥飞,远水茫茫一掉归。
雨过山田收早稻,凉生客舍感秋衣。
江村露冷蛩声急,楚泽天清雁影微。
白发难兄如见问,为言空忆故山薇。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送艾秀才还文江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特色的乡村画面。首句“疏疏芦苇野鸥飞”,以疏疏的芦苇和飞翔的野鸥,展现出江边或湖畔的自然景象,流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氛围。
“远水茫茫一钓归”进一步描绘了远处水面广阔,渔人独自垂钓归来的画面,寓含着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淡淡离愁和对艾秀才未来的期待。
“雨过山田收早稻,凉生客舍感秋衣”两句,通过雨后农田里早稻的丰收和旅舍中感受到的秋意,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心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也暗含对艾秀才归乡生活的想象。
“江村露冷蛩声急,楚泽天清雁影微”描绘了夜晚江村的清凉,寒露打湿虫鸣,天空中大雁的身影若隐若现,增添了秋夜的寂寥与远方的渺茫。
最后,“白发难兄如见问,为言空忆故山薇”以“白发难兄”自比,表达出对年华老去的感叹,同时也流露出对艾秀才能回归故乡,过上简朴生活的羡慕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寓情于景,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自笑鄙夫多野兴,谩劳车马驻江干。
双双瓦雀行书案,片片轻鸥下急湍。
杏酪渐香邻舍粥,花枝欲动春风寒。
且看欲尽花经眼,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丘仙人初度日,高景山前览秋色。
才名不减郑广文,百年才过三之一。
长松卧地数百弓,全生不与社栎同。
苍髯鲐背冰雪操,根有虎魄燕支红。
茅君欲驾茅龙去,为貌蜿蟺入囊楮。
蟠桃再食河再清,迟子披图重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