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烟霭快初晴,了了岚光入眼明。
笑我曾同高士兴,隔江亦复远山横。
钱塘秦望应如昔,白傅苏公只剩名。
若向锦贉论气韵,输他老骥骛前程。
不留烟霭快初晴,了了岚光入眼明。
笑我曾同高士兴,隔江亦复远山横。
钱塘秦望应如昔,白傅苏公只剩名。
若向锦贉论气韵,输他老骥骛前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首句“不留烟霭快初晴,了了岚光入眼明”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烟霭消散,阳光穿透云雾,使得山峦轮廓清晰,一片明亮,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笑我曾同高士兴,隔江亦复远山横”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与高雅之士共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同时又巧妙地将视角拉远,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对岸那连绵不绝的山峦,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钱塘秦望应如昔,白傅苏公只剩名”则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及钱塘江畔的秦望山,以及白居易、苏轼两位文豪,暗示尽管这些历史人物早已逝去,但他们的名声依旧流传至今,与眼前的自然美景相映成趣,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最后,“若向锦贉论气韵,输他老骥骛前程”一句,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迈,但依然怀揣着追求卓越、不断前行的决心和热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具诗意美,又富含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极目滔滔也,怒浪拍长天。
扁舟直破重溟,身世共茫然。
腾起龙宫光怪,现出蜃楼变幻,日月浴双丸。
回首大江渡,更觉姿奇观。兰闺里,盈盈女,怯惊湍。
问谁似我帆底,巨浸纳胸宽。
但愿高堂百岁,安稳风波宦海,常此住来便。
瀛岛倘能至,还欲访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