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夕阳江上村,一湾流水护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
家住夕阳江上村,一湾流水护柴门。
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家庭生活的热爱。开篇“家住夕阳江上村”即设定了一个温馨安逸的居所背景,夕阳洒在江面上,带来的是一种平和与宁静。
紧接着,“一湾流水护柴门”进一步描绘出这个村庄被蜿蜒曲折的小溪环抱,既丰富了景物,也增添了一份生命力。这里的“护”字用得甚妙,既形容了小溪如同保护者一般守卫着村落,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环境的依恋。
第三句“种来松树高于屋”,则是诗人的自我安置和规划。在中国文化中,松树常象征长寿与坚贞,此处可能也带有诗人对未来、对家风传承的一份期待。同时,这里的“高于屋”不仅表现了松树的挺拔,也映射出诗人的志向与追求。
最后,“借与春禽养子孙”,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安排。“借与”二字,意味着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互相依存,而“春禽”则是指农事,即在春天耕作以期待丰收,以此养育后代。全句流露出诗人对子孙满堂、家庭幸福的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居住环境和自然界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理想的表达,也是对传统农业社会中家庭价值观的一种赞颂。
花开真约黄昏后,风露中庭月上初。
万里凉秋愁绝塞,十分奇夜慰幽居。
灵芸美盼灯犹却,飞燕容光昼不如。
道服寒香太清绝,不辞久立向阶除。
事急易受言,豁达称高皇。
承平骨肉际,何益百子房。
愁哉李邺侯,宠荣无比方。
联辔复对榻,莫救建宁王。
苦诵台瓜词,中夜起彷徨。
华茵伏缄毡,刻骨神惨伤。
隐忍复隐忍,众情安可量。
进退有大节,龙蛇寓行藏。
一朝决然去,冥鸿天际翔。
飘零秦地无归客,走马看花红一色。
十里锦霞烧碧天,如迎如却似飞仙。
近看不及远看好,开满不及开半巧。
凡花大抵尽当然,而杏尤宜如是观。
樱桃正绽香盈蒂,欲开不开见花态。
春风得意正佳时,迟来五日看残枝。
下马独吟真解语,茗赏酒赏总无取。
我闻今日曲江边,一枝不见惟寒烟。
繁华一旦生荆棘,即如才士遭沦没。
可怜如许杏花林,不照簪裾照野人。
安知我在盛唐日,綵笔不占杏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