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午枕倦闻声,野鸟抟空隐见形。
积水还同流水碧,远山翻比近山青。
霞迎杂佩新荷灿,风揭麻衣野菊馨。
安得画师频点笔,归来移入纸方屏。
梦回午枕倦闻声,野鸟抟空隐见形。
积水还同流水碧,远山翻比近山青。
霞迎杂佩新荷灿,风揭麻衣野菊馨。
安得画师频点笔,归来移入纸方屏。
这首元代曹伯启的诗《就学东平嘉祥道中书事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午睡醒来后对周围景致的细腻观察和感受。首句“梦回午枕倦闻声”,写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感到疲倦,但仍被外界的声音所吸引。接着,“野鸟抟空隐见形”,通过描绘飞翔的野鸟在空中若隐若现,展现出自然的动态美。
“积水还同流水碧,远山翻比近山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远处的流水与近处的积水相映成趣,强调了距离带来的视觉效果,远山的颜色显得更加青翠,反衬出近山的平凡。诗人以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寓含了人生的哲理。
“霞迎杂佩新荷灿,风揭麻衣野菊馨”描绘的是日落时分,霞光映照着荷花的鲜艳色彩,微风吹过,带来野菊的清香,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田园景象。最后,“安得画师频点笔,归来移入纸方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希望有画师能捕捉这瞬间,将其定格在画作中,以便随时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
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我笑共工缘底怒。
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野烟荒草路。
先生柱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
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结亭三四五。
曾相暖热携歌舞。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轿儿排了,担儿装了,杜宇一声催起。
从今一步一回头,怎睚得、一千余里。
旧时行处,旧时歌处,空有燕泥香坠。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