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廷振杨处士还清江》
《赠廷振杨处士还清江》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客中几见雁南飞,忽向都门赋式微。

红树碧云迎去棹,西风凉露动征衣。

入门扫径馀松菊,倚杖看山老蕨薇。

遥想到家秋未晚,比邻酌酒话京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处士归隐清江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田园诗意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首联“客中几见雁南飞,忽向都门赋式微。”以雁南飞的景象引出归隐的主题,借“式微”之语,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暗喻着人生的流转,而“式微”则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生活的疏离感。

颔联“红树碧云迎去棹,西风凉露动征衣。”通过红树碧云、西风凉露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现了归途中的美好景色。红树碧云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西风凉露则暗示着季节的变换与旅程的艰辛,但这一切都被诗人赋予了积极的情感色彩。

颈联“入门扫径馀松菊,倚杖看山老蕨薇。”进一步描绘了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场景。进门后清扫小径,周围是松树、菊花、老蕨薇等自然植物,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雅致,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倚杖看山,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尾联“遥想到家秋未晚,比邻酌酒话京畿。”想象中,杨处士在家中与邻居共饮美酒,谈论京城之事,虽然身处田园,但依然关心外界,体现了他既有归隐之乐,又不失对社会的关注。这一场景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情感深度,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明诗。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咏花六首·其五

风光撇眼我明知,花信频来暗自悲。

二十四番肠寸寸,安能更见楝花吹。

(0)

桃源词二首·其二

鸡犬寻常得自由,从来无喜亦无忧。

眼中若见秦时代,满洞花开也是愁。

(0)

重和堡中八咏·其一北山

执斧归来泪未乾,北山山下雪风寒。

当年恨不移文早,只恐移文也不看。

(0)

苏筑得丽服

何以家园衣敝裘,寒边翻作五陵游。

即今风雪全无患,绣锦重重一裹愁。

(0)

秋月四首·其三

出户连天动远思,沙明如雪沁肝脾。

夜深一片苍茫色,不是流人绝不知。

(0)

秋吟二首·其二

秋风不相谅,吹我破衣裳。

独起向前阶,误踏草上霜。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