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危岑。千寻。快披襟。长吟。惟翁浩然通天琴。
凤鸾声振高林。群籁瘖。意趣自萧森。
叹世人、孰知我心。人琴与共,其德愔愔。
出琴与适,寥落山高水深。幽涧泉兮涔涔。
大海潮兮湛湛。秋闺啼夜砧。春山鸣春禽。
旷代几知音。放怀天地无古今。
登临。危岑。千寻。快披襟。长吟。惟翁浩然通天琴。
凤鸾声振高林。群籁瘖。意趣自萧森。
叹世人、孰知我心。人琴与共,其德愔愔。
出琴与适,寥落山高水深。幽涧泉兮涔涔。
大海潮兮湛湛。秋闺啼夜砧。春山鸣春禽。
旷代几知音。放怀天地无古今。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周岸登所作的《醉翁操·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诗人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对琴艺高超的李云仙的赞赏。"危岑千寻"描绘了高山峻岭,"快披襟"则传达出诗人豁达的心境。"浩然通天琴"象征着李云仙的琴艺高妙,如同凤鸾之声响彻林间,使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宁静而深沉。
"意趣自萧森"表达了诗人对李云仙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理解的感慨。"人琴与共,其德愔愔"进一步赞美了李云仙的人格魅力和音乐修养,琴声悠扬,如大海潮汐般深邃。"寥落山高水深"则寓言了琴音的深远意境,以及作者对知音难觅的感叹。
最后,诗人借"秋闺啼夜砧"和"春山鸣春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超越时空的期待,"旷代几知音"道出了对真正理解和共鸣的渴望。整首诗以"放怀天地无古今"收束,展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