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林风袅千梢叶,柳花乱洒江城雪。
梦中栩蝶忽惊流,枝上啼鹃正凄绝。
传来霜檄墨方淋,閒向风檐心半折。
榻前鼾睡不容留,非底妖氛期扑灭。
闾阎力尽秪声吞,官帑钱空惟肘掣。
兴索慵飞大白觥,泪垂冷渍深红缬。
抛遗丝谷慱金铢,转掷泥沙如木屑。
途沿沟壑委千骸,籍上流亡供一瞥。
三空屡叹复何之,百孔未填向谁说。
叫罢须逢当轴怜,广平不得心如铁。
春林风袅千梢叶,柳花乱洒江城雪。
梦中栩蝶忽惊流,枝上啼鹃正凄绝。
传来霜檄墨方淋,閒向风檐心半折。
榻前鼾睡不容留,非底妖氛期扑灭。
闾阎力尽秪声吞,官帑钱空惟肘掣。
兴索慵飞大白觥,泪垂冷渍深红缬。
抛遗丝谷慱金铢,转掷泥沙如木屑。
途沿沟壑委千骸,籍上流亡供一瞥。
三空屡叹复何之,百孔未填向谁说。
叫罢须逢当轴怜,广平不得心如铁。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首句“春林风袅千梢叶,柳花乱洒江城雪”以春天的美景反衬出下文的悲凉,用“风袅千梢叶”与“柳花乱洒江城雪”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人间的凋零。
接着,“梦中栩蝶忽惊流,枝上啼鹃正凄绝”通过梦境中的蝴蝶和枝头哀鸣的杜鹃,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暗示着现实中的苦难与绝望。
“传来霜檄墨方淋,闲向风檐心半折”描述了官府的严苛与民众生活的艰难,用“霜檄”象征官府的严厉命令,而“墨方淋”则暗示了文书的频繁与沉重。
“榻前鼾睡不容留,非底妖氛期扑灭”揭示了统治者的冷漠与对民众疾苦的忽视,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闾阎力尽祗声吞,官帑钱空惟肘掣”描绘了底层百姓在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官府财政枯竭的现状。
“兴索慵飞大白觥,泪垂冷渍深红缬”通过饮酒与流泪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慰藉与释放情感的无奈。
“抛遗丝谷搏金铢,转掷泥沙如木屑”形象地描绘了财富分配的不均与贫富差距的加剧。
“途沿沟壑委千骸,籍上流亡供一瞥”揭示了战争或灾荒导致的大量人员死亡与流离失所的惨状。
“三空屡叹复何之,百孔未填向谁说”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与无力感。
最后,“叫罢须逢当轴怜,广平不得心如铁”呼吁统治者关注民生,表达了对公正与同情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晓来雨歇风生,素商乍入鸳鸯浦。
红蕖翠盖,不知西帝,神游何处。
罗绮丛中,是谁相慕,凭肩私语。
似汉皋珮解,桃源人去,成思忆、空凝伫。
肯为风流令尹,把芳心、双双分付。
碧纱对引,朱衣前导,应须此去。
好揖清香,盛邀嘉客,杯行无数。
唤瑶姬并立,如花并蒂,唱黄金缕。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
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
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
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
似于人、不胜风味。
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
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
待促禁近,邦人指点,作甘棠比。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
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
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
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
在贤侯、笑谈声里。
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
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