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清源第一梯,名山高结与天齐。
苍松夹道疑无路,怪石开门忽有蹊。
五色云霞楼外过,万家烟火望中迷。
登峰造极应如此,俯视人间眼尽低。
踏上清源第一梯,名山高结与天齐。
苍松夹道疑无路,怪石开门忽有蹊。
五色云霞楼外过,万家烟火望中迷。
登峰造极应如此,俯视人间眼尽低。
这首诗描绘了攀登清源洞时的壮丽景色和深刻感悟。诗人以“踏上清源第一梯”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起点,随后“名山高结与天齐”一句,既突出了山的高度,也暗示了攀登的艰难与挑战。接下来,“苍松夹道疑无路,怪石开门忽有蹊”,通过对比松树的挺拔与道路的隐秘,以及怪石的奇特与路径的突然显现,巧妙地表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曲折与惊喜。
“五色云霞楼外过,万家烟火望中迷”,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源洞周围的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五彩斑斓的云霞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家灯火,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最后,“登峰造极应如此,俯视人间眼尽低”,诗人通过登顶后的视角转换,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与超越,以及对世间万物的豁达态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清源洞的壮美风光,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南皮驾未返,西园岁欲周。
王门虽巨丽,羁旅叹飞浮。
将因旷望去,乘风泛新秋。
路出龙山馆,帆经鹤泽洲。
名都昔信美,旷迹今安求。
高甍垂新草,凋杨拂古丘。
缄情会萧瑟,归步蹇淹留。
伤心不可继,西日临江流。
眷言弭兰耽,俄顷慰孤游。
翻涛叠晴盖,空云结重楼。
玉尊如未暮,金瑟堪娱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