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三》
《夷人退还定海后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其三》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驰铃入郡城,道路欢如雷。

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

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

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

急揽大布衣,冒风登城台。

江风夹海云,中有清气来。

压浪高下山,晴翠为之开。

浩歌吾得今,惜无流霞杯。

转怜废垒多,碍目犹蒿莱。

应有战死魂,倍切思归哀。

仰睹羲轮红,一鉴澄八垓。

既埽自无翳,得振可忘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定海被夷人攻占后,夷人退兵,王明府师丕显、咸龄鹿泽长、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等官员前来安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怀。

首句“驰铃入郡城”,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迅速进入城市的情景,铃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如同雷鸣一般,显示出他们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接着,“道路欢如雷”则表达了民众对官员们的热烈欢迎和喜悦之情,这不仅是对官员们到来的庆祝,也是对和平回归的欢呼。

“狗马亦太平,斯民复何猜?”这两句诗以动物的平静状态来比喻社会的安定,进一步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之前社会的动荡不安。接下来,“侏儒计安饱,所志本不恢”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官员们关心民生疾苦,不追求个人功名的高尚品质。

“至此一寸心,似能胞与该”则表达了作者对官员们能够理解并关注普通百姓的深切感激之情。接下来的几句诗,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在城墙上迎风而立,面对江风海云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清新之气,以及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浩歌吾得今,惜无流霞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但又感叹没有美酒相配,增添了几分遗憾。最后,“转怜废垒多,碍目犹蒿莱。应有战死魂,倍切思归哀”则表达了对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和战死者灵魂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国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和平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的关注,更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自赞·其一

来自三川,应缘两浙。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

饭咬铁钉,羹煮木札。

要是圆悟见儿孙,丧却杨歧家法。

奸汉多疑,黠儿落节。

(0)

颂古·其十五

大唐国内无禅师,礼拜归堂更不疑。

堪笑河阳新妇子,不如临济小厮儿。

(0)

颂古三十九首·其四

镜凹照人瘦,镜凸照人肥。

不如打破镜,还我旧面皮。

(0)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一

十方世界一面镜,镜里看形未足真。

摸著鼻头渠是我,那时方见本来人。

(0)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三

父子相携入故园,篾头时过短篱边。

烂泥有刺无人见,踏著方知脚底穿。

(0)

颂古五十七首·其八

石臼发脚太迟,马祖开口太早。

十字街头要钱,须是打他栲栳。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