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
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
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
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林先生的教师,他前往岭南的泷水地区迁徙教学的旅程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和对远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联“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开篇即点明了林先生独自一人带着教书的使命,踏上了前往岭南的艰难旅程。岭南之地,山水相依,交通不便,这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体现了林先生坚定的决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颔联“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描述了林先生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在郡中教授学生的情景。他不仅在本地传授知识,还可能从海外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颈联“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林先生在岭南的生活环境。石中的鸲鹆(一种鸟)在泥土中跳跃,象征着生机勃勃;而帐内桄榔树在夏日带来清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林先生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尾联“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表达了对林先生的敬意和鼓励。这句话意为不要因为身处偏远之地而感到忧虑,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为了理想和事业,不畏艰难,坚守岗位。这不仅是对林先生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者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先生迁徙教学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以及在艰苦环境下保持的乐观精神,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情怀的作品。
过花朝、淡烟轻雨,东风还又春社。
客怀不断还家梦,只泥酒杯陶写。孤馆夜。
甚浓醉、无人知道归来也。兰灯半灺。
任赋就鱼笺,弦抛玉轸,谁念倦司马。
长安市,几度携尊命驾。空惊游兴衰谢。
醉乡天地无今古,争得一襟萧洒。春纵冶。
便不饮、从教团雪揉花打。觥筹已罢。
笑蜾嬴螟蛉,吾今真止,为报独醒者。
京华逆旅,转头岁月十年中。悠悠真赏难逢。
牢落黄金已尽,仆马亦龙钟。
但平生豪气,未减元龙。临江故封。吴与蜀,渺西东。
此幕聊堪一笑,且叹途穷。
扁舟南下,正霜落荆门江树空。诗有兴、说与飞鸿。
别后何如,两鬓全霜,寸心尚丹。
但酒肠萧瑟,常因病窄,诗怀寥落,强为秋宽。
无补公家,坐縻廪粟,自笑闲身也属宫。
思君甚,只梦魂夜夜,水阻云艰。人才自古良难。
问谁在、曹刘沈谢间。
想羊公石畔,临风把酒,习家池上,待月凭阑。
黄绢飞来,青灯无寐,盥手薰香百过看。
还知否,怕中年丝竹,难久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