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直隶督署联》
《直隶督署联》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对联

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

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0)
鉴赏

此联出自清代曾国藩所撰写的直隶督署联。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建者,其人治国理政之道深得儒家思想精髓,故而此联中充满了对官员职责与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

上联“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引用了古代三位著名的贤相——龚遂、黄霸和杜预,他们以德治国、勤政爱民,是后世官员效仿的典范。曾国藩在此强调,每日都应以这些贤相为榜样,不断自我反省与提升,遵循古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下联“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则表达了对官员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积极践行古人的治国之道,在国家经历了战争、灾害等重重困难之后,带领百姓重建家园,恢复秩序。这里的“水火刀兵”形象地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强调了在危机时刻,官员的责任重大。

最后一句“赖良吏默挽天心”更是点明了官员在社会中的关键作用。良吏不仅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仁政,还需要在无形中引导民心向善,稳定社会局势。这句话体现了曾国藩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极高要求,以及对于社会稳定和谐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展现了曾国藩对于官员角色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于社会发展的长远思考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巧妙地将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既富有哲理,又充满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土酋四首有引·其一

族类元非我,徒云附大邦。

摧锋看有几,授钺诧无双。

止可追骄虏,谁令戮已降。

哀哀闻巷哭,泪血染西江。

(0)

京邸七夕过林希平小酌

夜色同杯酒,其如旅思遥。

音稀鸿度岭,秋入鹊为桥。

巧向吟边乞,愁因醉里消。

明年当此夕,何处复相招。

(0)

答林无华时自莆中来访因之阳春

世上少知音,与君初握手。

文章宦达我难兼,满耳蛙鸣亦何有。

九漈壶山类毓奇,见君颇恨识君迟。

囊中白雪堪谁和,听尔复赋阳春时。

(0)

述祖德八首有引·其三

胡闰乱华,抗迹遗世。秉尚伊何,累仁积义。

启佑斯勤,引而勿替。浚发其祥,承休滋大。

(0)

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早不慎出入。

寄书谢鲂鲤,悔来那可及。

(0)

十禽言·其二

我知其一,不知其他。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