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
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
人别后,酒醒时。午窗残梦子规啼。
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
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
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
人别后,酒醒时。午窗残梦子规啼。
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
这首宋词《鹧鸪天·其十三》是周紫芝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画面。首句“花褪残红绿满枝”,写出了春天花朵凋零,新绿盎然的景象,透露出生机与活力。"嫩寒犹透薄罗衣"则暗示了微凉的春晨,主人公身着轻薄的衣物,感受到春天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塘中鸳鸯在细雨中慵懒地沉睡,杨柳轻拂下,小燕子翩翩起舞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春日氛围。
“人别后,酒醒时”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酒醒后的清醒,反映出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落寞。"午窗残梦子规啼"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午后的梦境被杜鹃鸟的啼声打断,更添一丝哀愁。
最后两句“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在酒杯前,主人公的心事无人询问,只有花下的闲愁随着春天的离去而愈发浓重。整首词以景寓情,借春景抒发了离别后的孤寂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