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予告还里辱诸老赠诗用韵漫和十一首·其五和柳赓予司空》
《予告还里辱诸老赠诗用韵漫和十一首·其五和柳赓予司空》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当年策蹇出重城,三十馀臣逐队行。

敢附马周为凤啸,祇从鹿念作蝉声。

昌言已觉千金重,告老宁知一叶轻。

明主虚怀君翊戴,愿君麟阁不书名。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名为《予告还里辱诸老赠诗用韵漫和十一首(其五)和柳赓予司空》。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退休返乡的心情,以及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首句“当年策蹇出重城”,描绘了诗人过去离开京城的情景,以“策蹇”形容行动不便,暗示了官场生涯的艰辛与不易。接着,“三十馀臣逐队行”则表明了诗人作为众多官员中的一员,跟随众人一同前行,暗含了官场的集体性与从众心理。

“敢附马周为凤啸,祇从鹿念作蝉声”两句,运用典故,以马周和鹿念为喻,表达了诗人虽有才华如凤鸣,但不敢像马周那样直言进谏,只能像鹿念一样随波逐流,隐晦地表达了对官场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昌言已觉千金重,告老宁知一叶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官场言论的沉重感和对退休的轻松态度。昌言,即直言,这里指诗人曾有的谏言;一叶轻,则比喻退休的轻松。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与个人生活态度的转变。

“明主虚怀君翊戴,愿君麟阁不书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的敬仰和希望君主能善待辅臣的心愿。麟阁,古代指功臣画像悬挂的地方,这里借指功勋卓著的官员。诗人希望君主能记住辅臣的功绩,但又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求留名,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予雪诗云不来平地只山巅朱钤干和云不能下乞俗人怜志在洁己陈知录云只可在山如去年志在恤民王抚干云散作人间大有年志在润物三子之志虽不同皆可嘉也各用其句作三绝以赠之又以一绝自贶.自况

在地在山无不可,去年今年同不同。

银杯缟带逐车马,何似蓑笠随渔翁。

(0)

赵若拙卓尔不群佳公子也痛亲不见名堂曰思诸公争赋之不鄙予亦以诗命予谓若拙不止乎思也且能显之作思堂诗

天下人子皆思亲,思而显之能几人。

入堂省亲亲不见,长向羹墙见亲面。

身苟不立名不扬,九原何由发幽光。

金枝挺挺贤公子,风树兴悲思不已。

口诵孝经第一篇,立身行道期心传。

直谅多闻古三益,标准宗支名籍籍。

前日召还胡不留,一麾出守西南州。

官职人心所同欲,孝子思亲恐亲辱。

不独思亲能显亲,孔门曾子君前身。

我愧思亲未能显,诗作思堂涕徒泫。

(0)

子绍至云安复和前韵见寄酬以二首·其二

不比求游占一科,无施不可患才多。

手持江海一麾去,梦与神仙七字哦。

客里有书情愈重,别来多病鬓添皤。

郡斋独坐岁华莫,眼见官梅深忆何。

(0)

杜殿院挽词·其三

我昔游三馆,闻公论立朝。

端如平日语,果不小人饶。

节义真齐固,年龄不逮乔。

英魂已天上,楚些讵容招。

(0)

又用前句作七绝·其七

节近愁阴雨,云披见太阳。

殷勤呼酒伴,烂熳醉秋光。

(0)

漕台赏荷花因诵昌黎太华峰头玉井莲句遂用其韵呈行可

天池水落华开莲,绣衣呼宾倾玉船。

赏花对酒诵佳句,香彻鼻观头风痊。

韩公思摘太华实,陶令不结东林缘。

何如君有第一朵,池上许我清芬连。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