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白额南山虎,牙爪曾当八面风。
月落三更穿市过,痴人投晓觅行踪。
天生白额南山虎,牙爪曾当八面风。
月落三更穿市过,痴人投晓觅行踪。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行所作的《颂古十七首》中的第九首。诗人以"天生白额南山虎"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只生来就带有白色额头纹饰的猛虎,暗示其非凡的气势和力量。"牙爪曾当八面风"进一步强调了这只老虎的勇猛,仿佛它的利齿和爪子能抵挡住任何方向的强风。
接下来两句"月落三更穿市过,痴人投晓觅行踪",描绘了深夜时分,老虎悄然穿过寂静的市集,其行动之诡秘与神秘,如同一个清醒的观察者在黎明前寻找着自己的踪迹。这里通过"痴人"的视角,增添了神秘和戏剧性的效果,也暗示了老虎的智慧和谨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虎为象征,寓言般地表达了作者对超凡力量、隐秘行动和智慧的赞美,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世间秩序和自然法则的敬畏。
化工着意作幽花,疑是来从阿母家。
寂寞沙村烟雨里,如看竹外一枝斜。
溪流触石转轻雷,境静身闲万虑灰。
西崦还寺青烟外,时听钟声度壑来。
山秀江清号浙西,气钟贤哲诞生时。
商朝月正垂三统,尧殿蓂荄见七枝。
此景聚冰藏北陆,有人眉寿等南箕。
教条宰邑郊驯雉,导引支床室有龟。
五百间闻乔岳降,八千遐历大椿期。
书生愿效封人祝,为捧黄金一屈卮。
当时分袂各丁年,南国相逢鬓已班。
羡子还来觐丘陇,益令归梦绕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