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见拂帘栊,春露繁桑柘。
绕箔理三眠,烧灯绕五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
喔喔唱邻鸡,提筐邀比舍。
春见拂帘栊,春露繁桑柘。
绕箔理三眠,烧灯绕五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
喔喔唱邻鸡,提筐邀比舍。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女子忙碌于纺织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春见拂帘栊,春露繁桑柘”,以春风轻拂帘栊,春露滋润桑柘树,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这里的“拂”字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温柔与轻盈,“繁”字则描绘了春露的丰沛与滋润,为后续的纺织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接着,“绕箔理三眠,烧灯绕五夜”,描述了女子在纺织时的辛勤与专注。她们围绕着织机,精心地处理着丝线,仿佛在与时间赛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三眠”可能是指蚕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蜕皮的过程,这里借指纺织过程中的精细操作;“五夜”则可能象征着夜晚的漫长,女子在灯火下连续工作,直至深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进一步展现了家庭中不同年龄女性的忙碌景象。大姑可能指的是年长的女性,她尚未能安享片刻宁静;小姑则是年轻女子,梳妆打扮也无暇顾及,全心投入到了纺织工作中。这种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体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后,“喔喔唱邻鸡,提筐邀比舍”,通过鸡鸣声的描写,暗示了一天即将结束,而女子们却仍在忙碌。她们提着装满成果的筐子,邀请邻居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体现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共同庆祝收获的欢乐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宫廷内女子在春季繁忙的纺织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勤劳、智慧与团结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尊重。
自期谋道不谋身,不逐轻狂戏此春。
读史穷经求在我,攀龙附凤彼何人。
一言逢主未如志,百结成衣肯叹贫。
早晚病除堪属思,新诗莫厌起予频。
我闻紫微公,润色迈东里。
道阻未识面,驰心极云驶。
及此襄汉游,黄堂见名氏。
乃知吏民上,屹若楚山峙。
不以外自殊,夙兴酬寄委。
陶瓦焕穷阎,长堤矗江涘。
陋彼绳墨拘,畏首复畏尾。
坐令焚溺馀,衣食就安址。
流泽配羊杜,如水注无底。
念兹智略成,愚者岂同履。
胡为愚溪水,啸咏送寒晷。
虚涵万象幽,清绝一尘滓。
想公溪上心,所得似夫子。
岁律方峥嵘,抚事聊尔耳。
鼓枻得浮沉,观鱼谢竿饵。
应怜柳司马,爱身异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