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武陵舟行至德山》
《自武陵舟行至德山》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舍车泛兰舟,摇荡武陵水。

憩装古丛林,幽胜冠南纪。

当时霹雳手,掣电机在捶。

钤锤今得人,宗旨振颓委。

何须大雄殿,突兀踞巍址。

龙蛇相混杂,衲子聚千指。

齐竽一一吹,真赝见炉锤。

青葱松竹阴,积翠纷可喜。

春风一动摇,萧瑟鸣不已。

却游德岘亭,枉渚抱中沚。

襄阳今何如,风物略如此。

空怀堕泪碑,愧叹羊叔子。

坐令邹湛辈,名字随骥尾。

胡雏窥汉疆,战哭多新鬼。

王室如缀旒,寇盗结蜂蚁。

而我荷宽恩,抱衅适万里。

回头望中原,洒涕湿巾几。

海山渺安在,澒洞鲸波里。

飞仙时往来,当学长不死。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自武陵舟行至德山》。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从武陵到德山的旅途经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首句“舍车泛兰舟,摇荡武陵水”,开篇即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在武陵水上漂泊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接着,“憩装古丛林,幽胜冠南纪”两句,诗人停靠在古老的丛林旁,这里风景幽美,堪称南方第一胜地。

“当时霹雳手,掣电机在捶。钤锤今得人,宗旨振颓委。”这四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德山僧侣们修行精神的赞美,他们如同雷霆般坚定,又如同锤炼金属一般,使佛法的宗旨得以发扬光大。

“何须大雄殿,突兀踞巍址。”诗人认为,真正的佛法精神并不需要豪华的大殿来彰显,只要有人心诚则灵,就能体现佛法的精髓。

接下来,“龙蛇相混杂,衲子聚千指。齐竽一一吹,真赝见炉锤。”这几句描述了德山僧侣们的修行生活,他们如同龙蛇般坚韧不拔,又如同吹竽者一样,能够分辨出真假,体现了修行者的智慧与辨识力。

“青葱松竹阴,积翠纷可喜。春风一动摇,萧瑟鸣不已。”诗人描绘了德山周围的自然景色,松竹茂盛,翠绿一片,春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充满生机与活力。

“却游德岘亭,枉渚抱中沚。襄阳今何如,风物略如此。”诗人游览了德山的德岘亭,感叹这里的美景与襄阳相似,表达了对襄阳的怀念之情。

“空怀堕泪碑,愧叹羊叔子。坐令邹湛辈,名字随骥尾。”诗人提到历史上的人物,如羊叔子、邹湛等,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像他们那样有所作为而感到遗憾。

“胡雏窥汉疆,战哭多新鬼。王室如缀旒,寇盗结蜂蚁。”这几句描绘了国家动荡不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而我荷宽恩,抱衅适万里。”诗人自述自己虽然受到皇上的宽厚恩赐,但仍然忧虑国事,远赴万里之外。

最后,“回头望中原,洒涕湿巾几。海山渺安在,澒洞鲸波里。飞仙时往来,当学长不死。”诗人回首眺望中原大地,泪水打湿了衣襟,感叹海山渺茫,飞仙时有往来,希望自己能像飞仙一样长生不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题三山万岁峰

一沼曾教役万民,一峰会使九州贫。

江山假说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

(0)

初出云中

吟鞭驴背稳如舟,乍出嚣尘眼界幽。

宿雨洗开千里瘴,晴云捲出一天秋。

白鸥黄犊浑相识,绿水青山揖旧游。

莫讶旅怀还更好,道人心上本无忧。

(0)

灵泉翀举自有诗十八章留人间今止存五遂续之·其八

天低绛阙,月满瑶台。玉鸾何许,尽归去来。

(0)

送殷献臣北上

毳锦模糊覆橐驼,骎骎征骑度沙陀。

寒冲绝漠戎装重,夜绕中华汉梦多。

诗健每因横槊赋,曲豪长爱击壶歌。

勒功会待平吴策,万仞西山尚可磨。

(0)

秋日杂诗

山中有佳人,《考槃》歌在涧。

别来今几时,岁月忽已晏。

相思不得书,矫首望飞雁。

(0)

山居四十首·其七

千年明镜忽生尘,逐妄迷真岂有因。

海上刻舟求剑客,市中当昼攫金人。

万牛难挽清风转,两曜偏催白发新。

此事知音古来少,碧天无际地无垠。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