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
号令三军肃,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剑气,万里拥蛇矛。
风急闻哀雁,波翻骇伏虬。
舟人歌小海,幕客尽轻裘。
羽檄飞前渡,艨冲据上流。
候晴占雉尾,厌气射旄头。
马援收诸洞,留侯用一筹。
惊鳞还自溃,穷兽欲何投。
杀势奔封豕,威声走怒彪。
潜兵分部伍,归路扼咽喉。
尚诈终防变,乞降更莫留。
直须临獠穴,尽拟破蛮酋。
俘献君门喜,凯还道路讴。
将军列茅土,四海仰皇猷。
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
号令三军肃,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剑气,万里拥蛇矛。
风急闻哀雁,波翻骇伏虬。
舟人歌小海,幕客尽轻裘。
羽檄飞前渡,艨冲据上流。
候晴占雉尾,厌气射旄头。
马援收诸洞,留侯用一筹。
惊鳞还自溃,穷兽欲何投。
杀势奔封豕,威声走怒彪。
潜兵分部伍,归路扼咽喉。
尚诈终防变,乞降更莫留。
直须临獠穴,尽拟破蛮酋。
俘献君门喜,凯还道路讴。
将军列茅土,四海仰皇猷。
这首明代孙一元的《赠李将军征南十八韵》描绘了一位英勇的将领出征南疆的情景。首联“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赞扬了将军深谙敌情,善于运用智谋的战略眼光。接着,“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展现了他指挥若定,威震敌胆的气势。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征途的艰辛和壮志。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军队行动的宏大场面,如“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以及军纪严明,“号令三军肃,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剑气,万里拥蛇矛”象征着将军的勇猛和所向披靡,而“风急闻哀雁,波翻骇伏虬”则渲染了战斗的激烈。诗人赞美了将军的智勇双全,以及对胜利的期待:“羽檄飞前渡,艨冲据上流”。
“候晴占雉尾,厌气射旄头”预示着天气转晴,战事将有利,而“马援收诸洞,留侯用一筹”则借典故表达了将军的策略高明。最后,诗人以“直须临獠穴,尽拟破蛮酋”表达对彻底击败敌人的决心,以及凯旋时的欢庆气氛:“俘献君门喜,凯还道路讴”。
整首诗赞美了李将军的英勇与智谋,展现了明朝边疆战争的壮丽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