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在何所,处静如临深。
能以铭盘意,还于止水寻。
似沈看月影,不染见莲心。
但解从吾好,何忧俗虑侵。
美人在何所,处静如临深。
能以铭盘意,还于止水寻。
似沈看月影,不染见莲心。
但解从吾好,何忧俗虑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宁静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意境。首句“美人”并非指具体的人,而是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美好。接着,“处静如临深”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的平静比作面对深渊,强调了内心的深邃与宁静。
“能以铭盘意,还于止水寻”中的“铭盘意”可能是指铭记于心的某种道理或情感,而“止水”则代表了内心的平静与澄澈。这两句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反思与铭记,人们能够达到心灵的平静状态。
“似沈看月影,不染见莲心”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内心的纯净与超脱。月影在水中倒映,莲心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这两句暗示了通过观察自然,人们可以领悟到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最后,“但解从吾好,何忧俗虑侵”表达了只要人们能够理解并追求内心的喜好,就能远离世俗的忧虑与困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传达了追求内心平静、纯净与超脱的主题,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摆脱世俗的束缚。
儿时闻罗山,窟穴居神仙。
念念每欲往,终为俗累牵。
兹晨复何夕,风日媚晴暄。
偶与二三子,径来践前言。
崎岖涉冈涧,峭茜淩云烟。
崖断或如泻,坡平俄若川。
有泉何自来,但觉声涓涓。
萦纡若蛇走,往注山腹田。
徘徊一濯足,入袖风翩翩。
俄登最高岭,中观屋数椽。
嶙峋老石像,摩挲不记年。
桃花破丛菅,一笑为嫣然。
石屏与翠壁,拥从相后先。
物色恣观览,万界满眼前。
适问同游人,兹为第几天。
不然何秀拔,不与众峰连。
长安在何许,无乃落日边。
十年苦抢攘,战血腥戈鋋。
谁知尘外客,一壑能自专。
徜徉得此乐,疑已飘飘然。
兹游恐难再,迟留不能前。
如何林间月,弄影明娟娟。
催归犹恨早,正恐陵谷迁。
到家追悔甚,誓将世务捐。
却寻向来路,迹断难攀援。
春雨正濛密,涧水鸣潺湲。
徘徊不可上,愧尔无仙缘。
《罗山》【宋·吴曾】儿时闻罗山,窟穴居神仙。念念每欲往,终为俗累牵。兹晨复何夕,风日媚晴暄。偶与二三子,径来践前言。崎岖涉冈涧,峭茜淩云烟。崖断或如泻,坡平俄若川。有泉何自来,但觉声涓涓。萦纡若蛇走,往注山腹田。徘徊一濯足,入袖风翩翩。俄登最高岭,中观屋数椽。嶙峋老石像,摩挲不记年。桃花破丛菅,一笑为嫣然。石屏与翠壁,拥从相后先。物色恣观览,万界满眼前。适问同游人,兹为第几天。不然何秀拔,不与众峰连。长安在何许,无乃落日边。十年苦抢攘,战血腥戈鋋。谁知尘外客,一壑能自专。徜徉得此乐,疑已飘飘然。兹游恐难再,迟留不能前。如何林间月,弄影明娟娟。催归犹恨早,正恐陵谷迁。到家追悔甚,誓将世务捐。却寻向来路,迹断难攀援。春雨正濛密,涧水鸣潺湲。徘徊不可上,愧尔无仙缘。
https://shici.929r.com/shici/eQsy9qTgH.html
昔人骄豪自髫鬌,万里浪欲乘风破。
暮年志计转难量,眼看一州如斗大。
今君容膝能自安,高馆不与身相关。
作斋似斗意阔达,宇量宁妨广百间。
足明居世惟知足,宽窄在心非在屋。
莫言斋小碍人眉,清绝坐销愁万斛。
奉身那用有馀为,身稳心安君自知。
软褥傍炉时枕肘,不须小帐更低垂。
也知丈室含无际,自有壶公容客地。
斗斋我已戏题诗,斗酒还当就君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