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多白云,云气归如吞。
目无尘埃污,耳足清净根。
僧归踏层径,鸟远迷孤村。
来过人迹少,无客扫松门。
山中多白云,云气归如吞。
目无尘埃污,耳足清净根。
僧归踏层径,鸟远迷孤村。
来过人迹少,无客扫松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
首句“山中多白云”,开篇即以“白云”点题,既形象地描绘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也暗喻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接着,“云气归如吞”,进一步渲染了云雾弥漫、仿佛能吞噬一切的氛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意境。
“目无尘埃污,耳足清净根”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然。他摒弃了外界的纷扰与尘埃,让心灵回归到最纯粹的状态,听任耳畔的风声、脚步声,成为内心平静的源泉。
“僧归踏层径,鸟远迷孤村”描绘了山间僧侣归途与远处飞鸟的场景,通过对比,凸显了山林的寂静与和谐。僧人的归途,象征着心灵的回归与修行的坚定;而远处迷离的孤村,则增添了几分悠远与神秘。
最后,“来过人迹少,无客扫松门”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中少有人迹、环境清幽的特点。无人打扰的松门,更显出自然界的原始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娲鼎何年泼余汁,化作狰狰神虎立。
风雷一啸破溟濛,山鬼野狐应夜泣。
耸肩侧视几回痴,百窍玲珑琢削奇。
玉裂冰纹苔绣铁,祗留皴法米家知。
高呼石丈石无语,石若有情应共吐。
何事空山老岁华,暮迎秋月朝秋雨。
爱而不忍便弃捐,以手拍之声铿然。
谁信神奇有如此,故令冷落伴荒烟。
我不能谈经令汝头自点,又不能大袖纳汝避俗眼。
振袍且下深深拜,从此相思知不浅。
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
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
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
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
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
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
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
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
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
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
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
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
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
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
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
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
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题黄俞邰千顷斋书册目》【清·汪懋麟】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https://shici.929r.com/shici/zZd9kkvpr4.html
人生有至性,匹夫而圣贤。
既非空桑子,胡为薄所天。
妻子中多恋,利禄外相牵。
曾闵不复作,何人风后先。
炎汉运中落,新莽恣闇干。
潢池纵横起,四海纷戈鋋。
爰有蔡孝子,隐居不求官。
汝南越乡井,行乞许西偏。
采椹桑树下,辨其甜与酸。
佳者留奉母,此情真可怜。
以兹感群盗,赤眉洗清涟。
历代修禋祀,懿行丰碑镌。
多少锤鼎味,不如藿藜餐。
叹息高祠下,卓哉千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