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恕题标榜,心随目所瞻。
平反长在念,燕适自无嫌。
山气清朝幌,江光射昼檐。
几何非吏隐,危坐兴难厌。
明恕题标榜,心随目所瞻。
平反长在念,燕适自无嫌。
山气清朝幌,江光射昼檐。
几何非吏隐,危坐兴难厌。
这首诗描绘了韦骧在“明恕斋”中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首句“明恕题标榜”,以“明恕”为斋名,体现了作者追求公正宽恕的精神境界。接着,“心随目所瞻”,表达了心与眼的共鸣,即内心的感受与外界景象相呼应。
“平反长在念”,流露出作者对于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不忘对不公之事的反思与纠正。“燕适自无嫌”,以燕子的自由自在,比喻人在追求公正时的轻松与无拘无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山气清朝幌,江光射昼檐”,这两句描绘了清晨山间清新的空气和江面反射的阳光,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
“几何非吏隐,危坐兴难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与满足并非来自官位与权力,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欣赏。通过“危坐”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在思考与静观中寻求精神寄托的状态,而“兴难厌”则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的持久与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追求公正、欣赏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等方面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微霜刺革屦,溃堤窒蚁穴。
谁为未雨忧,乃慎点圭缺。
壮夫鲜后艰,哲士敦初节。
愆集于乾糇,祸惩以废噎。
怀哉无燕居,往者有覆辙。
成河止滥觞,离山乃踬垤。
晰惑若荃莸,睹微察蠓蠛。
巢鹊知天风,败龟能食契。
奈何人梦梦,贻彼悔截截。
胡宁戒细行,毋庸忽近贽。
鉴以虚见形,渊以濯扬洁。
朝夕斯槃盘,硕言书衿缬。
居人姓仲长,端坐悦年光。
地形疑谷口,川势似河阳。
傍山移草石,横渠种稻粱。
滋兰依旧畹,接果著新行。
自持茅作屋,无用杏为梁。
蓬埋张仲径,藜破管宁床。
浴蚕温织室,分蜂暖蜜房。
竹密连阶暗,花飞满宅香。
坐棠思邵伯,看柳忆嵇康。
自得终焉趣,无论怀故乡。